首页

TS调教视频

时间:2025-05-26 12:08:55 作者:马来西亚百年华小“饮水思源” 浏览量:62373

  中新网吉隆坡5月25日电 (记者 陈悦)23日,在今年迎来百年庆典的马来西亚吉隆坡中华女校举行“饮水思源”石碑揭幕仪式。该校董事长张泽链感慨,一块石碑寄托该校百年校史、象征该校对华文教育的坚持。

  创立于1925年的吉隆坡中华女校已有百年历史,目前是男女合校的小学。雪隆福建会馆会长陈炳钟介绍,当时,雪兰莪福建会馆和在地闽籍先贤感受到女子也有受教育需求,毅然创立中华女学校,初期专招女生。

  “三迁校舍”颇能体现中华女校筚路蓝缕、艰辛创业的历程。陈炳钟介绍,学校初创时,借来两间商铺作为校舍,后来,学校又先后迁至福建会馆、永春会馆,直到1966年方迁入现址,结束“颠沛流离的日子”。

中华女校“饮水思源”纪念石碑揭幕。 记者 陈悦 摄

  在陈炳钟看来,在学校迁入现址前,华社积极为学校提供场所,体现马来西亚华社和闽籍先贤对华文教育的投入和重视。

  中华女校校长陈思霖说,中华女校的成长,还离不开一代代华文教育工作者的投入,该校就曾有“校长掌校又掌车”的动人故事:60年代迁入现址后,中华女校办校条件依然颇为艰辛。为了节省经费,当时的校长郑智鸾每天凌晨5点就随校车接学生,其余教职员也轮值跟车。

  1935年从中国来到马来西亚,在当地华校服务逾35年的郑智鸾曾撰文回忆称,当时的校址还属于偏僻乡区,“家长看到我一早在车内也安心”。郑校长还回忆,那时,适龄儿童登记入学期间,中华女校老师全体出发,按户到各处访问家庭争取新生,入夜才归。

  经过百年传承,在华社的大力支持和华文教育工作者努力下,中华女校如今已是马来西亚知名华文小学,占地超过3.8英亩,学生超过800人,校园设施完善。漫步在校园内,可以看到丹斯里林添良楼、拿督陈良民楼、丹斯里刘景成礼堂,以至中华女校综合礼堂(张泽链、刘明渊、欧阳云霞捐献),这些名字记录了华社知名人士对学校的贡献。

  陈思霖说,发展华文教育和传承中华文化是学校至今坚持的理念,学校长年坚持中秋节活动、新春庙会、书法挥毫比赛、敬茶感恩父母与师长等文化活动,举办内容丰富的中华文化才艺班,让在校的各族学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,打下中华文化的基础。

  张泽链也告诉记者,自己是英文学校毕业,早年不谙中文,但加入学校理事会多年后,如今已能熟练使用中文交流和演讲。在他看来,随着马中经贸交流日益活跃,越来越多马来西亚民众重视中文教育,华文教育和中华女校一定会有更好发展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一箭18星 中国成功发射千帆极轨01组卫星

从伦敦到里约,从东京到巴黎,这已是徐嘉余征战的第四届奥运会。他从“一轮游”的稚嫩小将,成长为中国游泳队经验丰富的“老将”。

王毅:坚持一中原则,就应该支持和平统一

长三角环线列车的运营也给旅客增加了更为便捷的出行选择。除了夜探上海野生动物园,还可以来江南水乡欣赏一场花船巡游的表演。这个暑期,浙江嘉兴濮院时尚古镇推出了沉浸式的演绎活动,游客可以在街头或者在桥上邂逅船上巡游的“濮侍郎”,感受历史与现代的碰撞交融。

为缓解灌区农业的“卡脖子旱”问题,2023年,新疆安排资金97.5亿元,重点支持喀什噶尔河、博斯腾湖等5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,并建设7个水利枢纽工程,推动近110万亩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。

中国自行车运动骑游大会在银川举行

让农民“种不愁”“卖不愁”

四川展团还给观众带去精彩纷呈的互动体验活动,如四川博物院的大熊猫人偶和江渎神护卫NPC吸引众多观众驻足合影留念;成都文博综合展示区的“对话”三国英雄、“AI杜甫背诗”、“考古时空门”漫游等多项交互体验成为现场亮点;三星堆博物馆以数字IP形象“蜀堆堆”为载体,基于单目捕捉技术精准捕捉动作与表情,让观众在与“蜀堆堆”的互动中领略文物文化之美;金沙遗址博物馆则将交互技术应用于虚拟参观中,沉浸式体验考古现场,其利用高精度三维采集、数字孪生、虚拟现实等技术,通过大幅投影、触摸一体机、VR眼镜等设备,让游客们身临“考古第一线”……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增强了观众的文化体验,还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四川的历史文化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